农职风采

农职风采

首页 / 农职风采 / 正文

耕读故事:“草莓大叔”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     点击:

 

他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护一行的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推广者。

他是倾心草莓事业、打造昌平草莓第一品牌的领军人。

他用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草莓俘获了草莓爱好者的心,致力于让每一颗草莓都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力量。

他以科技赋能传统种植开创“莓好事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18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2年,当选北京冬奥会奥运火炬手;

202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他是齐长红,197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业咨询热线草莓专家,是大家心中亲切可爱又执着的“草莓大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几十年风雨无阻地前行,持之以恒的动力是对农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他用一颗赤诚之心温暖着家乡的沃土,用一双不停奔走的脚丈量着农民的致富路,用一双勤劳实干的手带动了现代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

校园时光:叔上学时很疯狂

齐长红出生在北京市昌平县长陵乡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7岁那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家乡农业面貌的朴素愿望,他踏入了北京市农业学校(现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农学专业的大门。

彼时,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国家重要方针指引下,学校全力培养 “招得来、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农业技术人才。创新的课程设置、对能力培养的重视,以及浓厚的专业技能提升氛围,让齐长红深受感染。“服务首都,富裕农民” 的办学理念,更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立志回报家乡的种子。

“我上学那会儿确实有点‘疯狂’。”回忆在母校的时光,齐长红既开心又有些害羞。十七岁的少年,面对知识的海洋,仿佛一块海绵,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课堂上,看似不主动回答问题的他却总能记下老师讲解的每个知识点;下课后,热爱文娱活动的他也总能利用好时间翻阅各类农业书籍,从传统的种植技术到前沿的农业科技,都让他如痴如醉。“怎么说呢,在校期间,学也学到了,玩也玩好了,一句话总结就是‘学习生活两不误’!”

带着这份自信和兴趣,为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他主动申请参与各类农业实验项目和农业实践活动。其中,最让他兴奋的便是到农田里上实践课,仔细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发现并分析问题。“干农活,那是刻在我骨子里的技能,能难住我吗?”劳动的大汗淋漓和学习的酣畅淋漓,让他知足且快乐。深入农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与农民交流经验,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这份对农业学习的疯狂热爱和执着追求,为齐长红日后在农业领域的深耕细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出茅庐:叔和草莓缘分不浅

因为在校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临近毕业时,母校为齐长红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推荐信。也正是这封推荐信,帮助齐长红告别母校后,顺利地进入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头扎进基层,成为一名基层技术员。满心欢喜回到故乡,初出茅庐的齐长红,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热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大展拳脚。然而,工作开始阶段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长红在工作实践中深刻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需要将创新扎扎实实地落地。“现代农业要想有所发展,眼光一定要超前!”怎么办?学习!意识到不足的他开始疯狂学习各类现代农业知识,研究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到本地的农业生产中。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是谁。越早认清越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带着这三个问题,齐长红也在思考着。2004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昌平区兴寿镇麦庄村一位农民的草莓大棚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草莓生长状况不佳,成果并不理想。带着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这位农民找到了齐长红。“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草莓事业。当时那位农户很愁啊,看他愁容满面的,我也发愁,每天就在想怎么给他解决问题。”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草莓种植的初步了解,齐长红分析了昌平在地理位置上种植草莓的先天优势,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种植的经验,对大棚草莓进行了实地诊断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草莓长势逐渐好转。“这是我在草莓种植这块业务上开得第一个‘方子’,没想到成了!”这次成功的经历让齐长红对草莓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昌平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使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味和口感,为草莓生产提供了极其理想的种植环境,让昌平种植草莓有着先天优势。齐长红敏锐察觉到“昌平草莓”的品牌打造生机,自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前往草莓大棚,与种植户交流,不断积累草莓种植经验。

理想的种子一旦发芽,奋进的力量便如泉涌,汇聚成磅礴的洪流,冲开未来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2005年,昌平区南口镇有14栋大棚种植草莓,镇政府邀请齐长红负责草莓种植的技术服务。“我当时兴奋得不得了,心想着终于能把我学到的那些先进的草莓种植知识展露一下了!可没想到……”没想到,齐长红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在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户们身上吃了“闭门羹”。“一个个谁都不服气,都不搭理我。所以,我觉得强行‘推销’肯定是不行,怎么办呢?那就比一比,咱拿成绩来证明!”面对有着多年种植经验却对他心存疑虑的农户,齐长红没有退缩。他挑选了其中一位信任他的农户,运用自己所学的先进草莓种植知识,从种植环境的调控到幼苗的精心管理,每一个环节亲力亲为。当季草莓收获时,这位农户的产量比其他农户高出50%,齐长红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农户们的尊重和信任,从此在草莓种植技术领域崭露头角。齐长红首次体验到了被誉为“专家”的荣耀。

倾心助农:叔的奋斗足迹完莓了

有踏上征程的勇气,才能看到出路在哪里。自与草莓结缘后,齐长红便全身心地投入草莓事业中,为助农增收倾心奋斗。2008年,昌平区政府将草莓产业列入 “一花三果” 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并成功申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这对齐长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团长,他带领近二十位草莓骨干种植户赴西班牙进修草莓种植技术。在西班牙的89天里,他求知若渴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利用这短短的出国学习期参与生产实践。他深知,只有结出真实的果实,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只有精准详实的数据才能夯实结论的根基。在异国他乡成功完成了草莓种植,齐长红心满意足回国了。他整理出5万字的课堂学习笔记和10万字的专业学习论文,为昌平区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奋斗者永不止步。当时,昌平草莓产业面临着种植成本高、种苗依赖外地引进等问题。为了引进和培育适合昌平的优质草莓品种,建设本地育苗基地,齐长红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征程。2009年,他仅凭第六届全国草莓大会的通讯录,跑遍了十多个省市,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寻找优质草莓种苗。他最熟悉的K27和K28次列车,成为他奔波的见证。“那时候的状态可以用‘疯了’来形容,只要听到哪儿有个草莓苗的风声,我立马就坐上火车赶过去。”“疯了”的齐长红仿佛又找到上学时的那种状态,但彼时的他心里已经深深种下了一颗“草莓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奔走、实践,他成功将 “红颜” 草莓引入昌平,推动了全区草莓品种从欧美品种到日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昌平草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户种上了健壮的“红颜”种苗,消费者吃上了品质上乘的草莓。乡亲们感慨道“昌平的草莓红了,齐长红的头发白了”。

在草莓种植过程中,齐长红不断探索解决各种难题。针对昌平区不适宜草莓种苗培育的问题,他积极考察,在河北赤城、内蒙古赤峰、密云、延庆等地建立了种苗培育基地。为了让当地农户掌握育苗技术,他每天早起前往地头指导,坚持写工作日志,将经验整理成文章和书籍。2010年,面对草莓苗死苗事件引发的农户信任危机和产业困境,齐长红挺身而出,果断决定从其他企业调拨新苗,确保农户按时种植,稳定了农户的信心和收入。

多年来,齐长红致力于提升草莓品质和产量。他创新研究了多种草莓套种蔬菜模式和轮作模式,推广范围涉及京津冀地区 13个区县、32个乡镇。他还积极引进优新特色品种和先进栽培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环境调控等措施优化草莓品质。同时,他关注食品安全,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草莓的质量安全。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齐长红也冲锋在前。2015年起,他多次前往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秦皇岛市等地进行草莓种植技术指导。近10年,他的足迹遍布18个省、4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指导外埠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达1000余个,惠及农民5000人次。他帮助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崇礼区、赤城县等地建立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其中,张家口市尚义县红土梁镇的草莓成为乡村振兴的 “致富果”,还被列为供应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指定果品。

深耕不止:叔的草莓事业莓力无限

真正的深耕,是破茧成蝶前的蛰伏,是年轮里藏着大树经历的风霜,是千年光阴刻出溪流凿石的轨迹,是稻穗在灌浆期默默吸收养分,是珍珠在蚌壳中忍受砂砾磨砺。随着昌平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齐长红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深耕不止。2019年,昌平区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启动,齐长红带领团队积极投入其中。针对景观建设,他推广示范观赏油菜和油葵种植,为昌金路沿线打造了美丽的田园景观。同时,他因地制宜推广林下经济、养生保健蔬菜等,开展特色镇、村创建,助力乡村振兴。

“响应党的号召,不但要听从党的号令,干好农业技术推广这件事,更要带出一支能为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提供优质服务的优秀队伍。”在齐长红看来,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重点培养年轻人,将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的手中,同样是他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齐长红注重团队建设,他关心同事,努力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团结一心,为昌平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带好技术队伍,将农业技术服务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里,是齐长红心系“莓”农、心系草莓事业的心愿。齐长红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致力于引进国内外草莓优新品种和先进栽培模式,开展新技术创新和推广工作。工作室还积极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基地,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参加工作以来,齐长红始终坚持每年下乡不少于210天,耐心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执着于为农业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齐长红扎根基层,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服务农民。如今,昌平草莓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昌平农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齐长红看着自己多年努力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拥有自己的热爱。‘草莓事业’是我心之所系,让我不得不爱,必须坚持。”齐长红的头发虽然白了,但他对农业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们解决问题,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努力奋斗着。

齐长红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诠释了一位农业工作者的担当与奉献。他的事业与生活,如同昌平的草莓一样,充满了甜蜜与希望,未来,他将继续在农业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25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