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院村合作”高校接地气儿

发布日期:2010-12-29    来源: 北京日报     点击:

本报讯(记者祁梦竹 通讯员皮亚明)原先农业专业的学生课堂学的记不住,学了没处用,如今在村里从种养、检测,再到研发、销售,“一条龙”门儿清,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经济效益。顺义区北郎中村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院村合作”,投资千万建教育基地,高校接上地气儿,知识和生产力实现双赢。

从去年10月开始,北郎中村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始了“院村合作”,高校派学生和教师到村里实习训练,同时也为村里提供技术、知识的支持。由于北郎中村都市农业发展程度高,从种植到养殖,再到农产品加工、物流全都有,为师生提供了了解市场、实践知识的平台。学生和老师分为四个组,在村里的花木公司、加工厂、养殖公司、物流公司等处轮班实训。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0名学生到村里实习。接上地气儿,学生在课堂里学的巩固住了,学会的实践了,学不到的学到了。学生得到了宝贵机会,同时对农村、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年即将毕业的徐浩强,通过在北郎中的实训,提高了技能,如今在一家美国农产品公司做毕业实习,即将开启职业生涯。

村里还专门开辟一套别墅作为临时宿舍,并配备专门人员作为随队老师,直接满足一切师生实训要求。明年,北郎中村还将出资至少一千万元,为学校在村里修建教学基地,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住宿、餐饮、教学、实验设施一应俱全,可以同时满足300名师生的实训需求。

同时,教授们的科研成果也找到用武之地,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完善,并弥补了农村研发力量不足的缺陷。

今年,校方发现村里的彩色糯玉米是特产,品质很高,但是只作为初级加工产品上市,真空包装的玉米和粗粮等,虽然销路好,但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村里也意识到5000亩的玉米是个宝,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双方共同的意向,一拍即合。

校方组成了由数名教授组成的专项研发组,快马加鞭研制新型的玉米制饮料系列产品,到现在,已经基本研发成型。明年村里将建厂投产,初步的5000吨年产量将为村里带来每年至少300万元的纯利润,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延伸了产业链。

“澄清玉米汁等产品正在申请专利,将成为行业标准。”该校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系系主任黄彦芳表示,校方为此已经投入40万元的研发经费。

不仅这一个产品,北郎中村的花卉种植、农产品生产、种猪饲养,学校都提供了智力支持。北郎中村农工贸集团的闫锡启很感谢学校,“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新产品不可能这么快地研发出来。”

产业与教学挂钩、新农村建设与教育发展挂钩,“院村合作”带来的双赢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北郎中村45岁的农民陈建栋,养了好几十年猪,自从村里来了这些教授和学生后,他的经营理念也得到提升,“没有好品种不行,提高品质才能提高效益。”在养殖学教授的指导下,他购买了“大白、长白”等优质品种,收入增加不少。据校方介绍,明年,在农民培训、新技术推广等方面还将为村里提供更多的支持。

村里筑巢引凤,高校师生接上“地气儿”,技术、知识、理念一股脑儿地输入,实践出了真知,农村和学校双赢。RJ224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0-12/14/content_347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