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打造服务三农的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7-05-02    来源: 北京日报     点击:

《北京晚报》(2017年04月27日 版次:102)

近几年,受生源减少的影响,北京市的职业教育院校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发展的困难。但是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却丝毫看不到低落的情绪。相反,从学生到老师,从领导班子到基层职工,都透着一股精气神儿。“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将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明确了这一点,活儿干起来也就有劲头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王福海说。

中学生“接地气”

一周学农影响一生

眼下正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时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漫步在校园中,时不时会看到中学生来来往往,给偌大的校园又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原来这些学生是来这里参加学农教育的。北京农职院是北京首家中学生学农教育基地。从2015年开始,学院面向北京初二学生开展学农教育,当年就完成了5批次2000余人的学习。2016年,北京农职院累计接待了44所中学的10272名初二年级学生。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集农事教育和农事劳动为一体的除草、施肥、养殖等课程,既有传统农业又有现代农业。这种接地气、带土味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们出力流汗,力争达到“一周学农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效果。

王福海说:“这项工作是职业教育服务义务教育的一次转型、服务城市功能的一次拓展,也预示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目前,该基地共有18个课程套餐、共90门课供学生自主选择,涉及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创意、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文化五大类,60%以上为实践课程,实现了学校学科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学校预计2017年上半年将完成21所中学五千余名中学生的学农教育工作。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在产业更新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服务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王福海告诉记者:“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教育类型,其落脚点必然是体现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相融合。”

近几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从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主动撤销了11个与农业关系不大的管理类专业,增加了7个都市农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另一方面对现有专业的内涵进行升级和改造,进一步加强专业优势。“目前学院现有的36个高职专业中有22个专业与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紧密对接,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更加贴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为提高办学层次和培养高端人才,2016年学院开始举办七年一贯制(2+3+2)高端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

学院为贯通培养提供了六大专业群,如植物类的城市花园景观设计、基因工程与生物育种、植物医师;动物类的宠物医师、特种动物驯导、动物胚胎工程等;满足城市人口对食品营养、安全卫生需求的食品营养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北京市唯一的水利类专业,瞄准水生态治理技术和精准灌溉系统,非常贴合北京地区缺水的现状和需求。此外农用无人机、智能农业装备设计、现代农业品牌创意与设计等专业也是特色鲜明,覆盖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将优秀人才导流到职业教育领域,对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王福海难掩内心的兴奋。

面向三农办学

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王福海认为,作为一所涉农类院校,学校必须面向三农办学。“除了满足农业产业化需求,培养农业人才之外,我们也要关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全方位服务于三农。”

2017年2月5日,中央发布了2017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第14年聚焦“三农”问题。其中着重指出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其本质而言,是农民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如果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关键则在教育,尤其是涉农职业教育。正因为此,我们在总结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国的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

2016年9月,北京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班举行开学典礼,113名农民学员正式入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接受3年制大专层次学历教育,成为北京首批具有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

光有学历提升不够,王福海还要双管齐下。“如果说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是夯实农村的经济基础,那么农村基础干部培训就是稳固农村的上层建筑。”

同年6月,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在农职院正式开班。此项工程包括村务管理专业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和中短期专项培训。学历教育学制三年,采取学分制管理。专项培训面向全市乡镇副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低收入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设创业创新示范等16类培训班共35期,每年培训5800余人次,到2020年预计培训2.6万余人次。

“我们将学校的办学职能延伸和拓展,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健全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王福海对农职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7-04/27/content_129209.htm